波兰王国进入选举制国王阶段后,先后有几大家族当选波兰国王,其中,维廷家族,先后出了两任波兰国王,他们在位期间,形成萨克森选侯国-波兰王国-立陶宛大公国联邦。
在为帝国首都维也纳解围、名震欧洲的波兰国王扬三世去世后,出身维廷家族的萨克森选侯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被波兰各贵族大家族,选举为波兰国王,是为奥古斯特二世。
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是萨克森选侯约翰·格奥格三世的次子,萨克森选侯约翰·格奥格四世的二弟,1694年,他继承父兄,继位萨克森选侯。1697年,威震欧洲的波兰国王扬三世去世,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该信天主教,获得皇帝支持,在竞争波兰王位的十八人中胜出,当选为波兰国王奥古斯特二世,成功击败威胁性最高的法国候选人孔第亲王。
奥古斯特,于1690年代,在萨克森选侯国,强化绝对君主制,成功压制议会的反对声浪,征收丰厚的消费税,把原本不足两万的常备军,扩增到三万人,与普鲁士势均力敌,他因此有充沛的财力仿效法国的太阳王,铺开奢华排场,进行文化建设,文治武功,盛极一时。
1700年,萨克森成为德意志的头号诸侯,拥有两百万的人口与财力,人口财力远多于一百二十万人的普鲁士,同时,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还统治了人口九百万的东欧强国波兰-立陶宛联邦,实力非常强大。
不过,奥古斯特因为改信天主教,失去欧洲新教徒的拥护,萨克森原为德意志头号新教国家,当初十六世纪宗教改革时,萨克森选侯带头改信新教路德教,并有力地保护马丁·路德,至此,因为萨克森君主改投天主教,尽管萨克森仍然是新教国家,但是,在新教阵营的地位,一落千丈,普鲁士趁机取而代之,成为德意志新教头号诸侯。
波兰国王奥古斯特二世,于1699年,结束波土战争,同帝国奥地利、威尼斯、欧洲外围诸侯俄国,与奥斯曼帝国签订和约。波兰在战争中取胜,收回了右岸乌克兰,和约收益最大的是帝国奥地利,吞并了整个特兰西瓦尼亚。
随后,很快,奥古斯特二世,于1699年11月,与丹麦、俄国,结成反对瑞典国王卡尔十二的同盟。1700年8月,爆发了反对瑞典的第三次北方战争,亦即北方大战,1700到1721。奥古斯特二世,拥有萨克森军三万、波兰军一万八千,军队规模庞大,在同盟中首屈一指,但是,萨克森-波兰联军,人数虽多,战斗力却不强,不是瑞典军队的对手,1701年,瑞典国王卡尔十二,在里加战役中打败波兰军队,1702年,他率军攻占波兰首都华沙。1704年7月,贵族会议在卡尔十二武力威胁下,宣布废黜奥古斯特二世,选举听命于瑞典的波奸斯坦尼斯瓦夫·来辛斯基为波兰国王斯坦尼斯瓦夫一世。但是这一决定受到波兰大部分贵族的反对。
斯坦尼斯瓦夫·来辛斯基,亦即斯坦尼斯瓦夫一世,1677到1766,活了八十八岁,波兰立陶宛联邦国王(二立二废),洛林公爵(1738到1766),帝国伯爵(皇帝弗里德里希三世封予给来辛斯基家族)。
斯坦尼斯瓦夫于1677年出生,他是波兰王国的波兹南省督拉法尔·来辛斯基和安娜·加布罗诺斯瓦卡的儿子。他和卡塔日娜·奥帕林斯卡结婚,有了女儿玛丽·来辛斯卡,她成为法国王后,是路易十五的妻子。
1697年,作为臣下,他签署了选举奥古斯特二世为国王的登基条款,再次确立了对国王权力的限制,而奥古斯特二世为了扩张王权,决定将波兰拉进1699年开打的对瑞典的战争,希望战争能促进波兰的中央集权,提升贵族对国王的拥护支持,但波兰贵族各大家族,势力太深,无法撼动。
在1703年的北方大战期间,斯坦尼斯瓦夫加入了在瑞典黄金的资助下、萨佩哈家族开办的、反对奥古斯特二世的组织:立陶宛联合会,成为瑞典的盟友,以对抗萨克森与俄罗斯的势力。
1705年9月,斯塔尼斯瓦夫在非常辉煌的气氛中,加冕为波兰国王斯坦尼斯瓦夫一世。新国王的第一道命令是,波兰立陶宛联邦和卡尔十二世的瑞典结盟,以协助瑞典反对俄罗斯。
1706年,瑞典军队攻入萨克森,奥古斯特二世被迫无条件投降,签订和约,宣布放弃波兰王位。
不过,波兰不行,俄国很行,俄国经过欧化改革,实力突飞猛进,1709年,俄国沙王彼得一世,在波尔塔瓦战役中,将瑞典国王卡尔十二彻底击溃,扶持奥古斯特二世重登波兰王位,斯坦尼斯瓦夫一世逃亡普鲁士。波兰政局从由瑞典控制,改为由俄国控制,位于瑟穆的波兰议会听任俄国宰割,史称沉默的瑟穆。
奥古斯特二世复辟后,斯坦尼斯瓦夫一世退位,只保有茨韦布吕肯公国。后来,1725年,来辛斯基的女儿玛丽娅,成为了法王路易十五的妻子,法国王后。
1714年,奥古斯特二世与俄国、丹麦、普鲁士,再结盟,反对东山再起的卡尔十二。
在波兰,奥古斯特二世致力于恢复王权,他于1715年,未经波兰的贵族国会(瑟穆)同意,就开征新税,结果波兰贵族发动叛乱,企图推翻奥古斯特二世。奥古斯特二世毫无惧色,因为他有强大的萨克森军队,他调来萨克森军两万五千人,前来波兰叛乱,波兰贵族病急乱投医,竟然不顾一切,不惜引熊入室,向俄国皇帝彼得一世求援。贪婪成性的俄国熊,当然不会放过如此良机,彼得一世遂于1717年,以居中调停为名,派遣军队,不由分说,强力压服双方,从此俄国皇帝成为波兰的太上皇。俄国主持的1717年协议,规定波兰-立陶宛联邦,只准维持二万四千人的常备军,大约是俄国的十分之一,并且国王无权指挥军队,这更刺激了几个权贵大家族争夺权力。权贵互斗,使得贵族间离心离德,更加渴求外国强权的干涉。
1721年,卡尔十二被彻底击败,北方大战结束,沙俄王国升级为帝国,奥古斯特二世与瑞典签订条约,恢复战前疆界。此时,波兰和萨克森,境内一片残破,萨克森的人口从两百万下降到一百七十万,萨克森的国力很快就被“士兵王”统治的普鲁士超越,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威廉一世,力倡俭朴,把军队从三万八千人,扩大到八万人,治下人口,从1713年的1一百五十五万,增加到1740年的二百二十五万。
北方大战结束后,波兰的经济复苏与社会渐渐稳定,加上彼得一世在1725年去世,俄国的外部影响消失,奥古斯特二世在波兰的权力,这才得以逐步上升。但是,波兰根深蒂固的贵族民主制,即瑟穆的“自由否决权”,让权贵大家族可以轻易地遏制奥古斯特二世提升王权的企图。
奥古斯特二世长期居住于萨克森的首都德累斯顿,他在德累斯顿进行大规模建设,将其打造为璀璨的文化之都,包括著名的茨温格宫。奥古斯特二世的名言是:“君王通过他的建筑而使自己不朽!”
奥古斯特二世发现了中国制造瓷器的秘密,当时,瓷器在欧洲,称为“白色的黄金”。在奥古斯特二世的支持下,在德累斯顿,造出了欧洲的瓷器。
奥古斯特二世从欧洲各地招揽了许多最好的建筑师和画家来到德累斯顿。而音乐方面,他修建了豪华的森佩尔歌剧院。
德累斯顿在欧洲众多城市当中,开始在技术和艺术上呈现出领先地位,因此被称为“易北河上的佛罗伦萨”。
奥古斯特二世实行重商主义政策,建立萨克森-波兰贸易公司,他更让波兰的农业与萨克森的工业互相配合,使得两国经济在北方大战之后复苏强劲,很有利于萨克森财富的增长。
虽然奥古斯特二世文治武功颇盛,他去世后,以“艺术之父”的名号被长久纪念,但是,国内的路德派贵族,仍是对他改信天主教颇有不满,并反抗其集权措施。1717年,为使得儿子能继承波兰王位,他命太子奥古斯特三世改信天主教,在萨克森贵族间引起轩然,各自在其封地内选侯的施政与干涉,并减少和朝廷的合作。虽然都城的贵族议会在1730年代被王权持续压制,但是各地的城市议会却不断茁壮成长,反抗朝廷,贵族拒绝在军队服役当军官,使得萨克森军队人数一直无法突破到四万人,萨克森贵族无法做到像普鲁士的容克贵族那样积极服役,充满效忠王室的尚武精神。
当时,邻国普鲁士,“士兵王”,正以令人难以忍受的吝啬积累钱财,全力扩军备战,奥古斯特二世无法扩大军队,却对自己的高尚风雅与文化建设沾沾自喜,自诩其都城德雷斯顿是德意志的雅典,指自己高雅,把邻国普鲁士都城柏林比作德意志的斯巴达,指士兵王粗俗。最终的结局是,士兵王雄才大略的儿子弗里德里希大王继位后,扩军至十六万人!于1756年,轻易地攻破军备不振的萨克森,其军队不足四万人,根本不是对手,普鲁士由此建立北德地区的霸权。
这是后话,在奥古斯特二世时期,萨克森还是文治武功很盛的,1730年,奥古斯特二世与普鲁士结盟,他在夏季举行盛大的阅兵典礼,总人数三万六千的萨克森军队,装备精良,军服夺目,向邻邦展现萨克森雄厚的军事与经济实力。当时年轻的普鲁士王太子弗里德里希在现场观礼,据说,他因此忌惮萨克森的国力,在未来的七年战争(1756-1763年)中,以占领萨克森、榨取其资源为首要目标。
奥古斯特二世对于皇帝,并非那么忠诚,皇帝卡尔六世,为确保其女儿玛丽娅·太莱撒继承奥地利王位,而要求各诸侯国君主签署国事诏书,奥古斯特二世拒签,在之后的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1740-1748年)中,他希望能从中获利,分一杯羹。
1733年,奥古斯特二世在华沙病逝,他生前努力想将波兰的国王选举制改为世袭制,以传给自己的子孙,世世代代传承下去,最终没有成功,波兰继续维持国王选举制。好在,在外部大国俄国与奥地利的支持下,其子奥古斯特三世,在波兰王位继承战争(1733年-1738年)中,于1734年,成功当选为波兰国王,不过,这并不是维廷家族的真正胜利,因为,奥古斯特三世之所以能当选,是因为,俄、奥两强达成共识,让二流国力的萨克森选侯当选波兰国王,比较容易操控。
斯坦尼斯瓦夫一世的女婿路易十五,支持他的要求:在1733年奥古斯特二世去世后由他继承王位,这导致了波兰王位继承战争。在1733年9月,斯坦尼斯瓦夫一世化妆为车夫,抵达华沙,虽然有很多抗议,但是斯坦尼斯瓦夫一世依然完成了复辟。不过,俄国反对瑞典、法国提出的任何人,俄国当即抗议其当选,支持新的萨克森选侯奥古斯特三世为波兰国王,同时俄罗斯的盟友奥地利也支持奥古斯特三世,因为奥古斯特三世的夫人是前奥地利大公约瑟夫一世的女儿。
从大国博弈的立场看,选择一个二流国家的君主,更容易听命于俄国,显然好过选择听命于法国瑞典的波兰国王。
1734年6月30日,两万俄军杀进波兰,俄军在华沙宣布奥古斯特三世为波兰国王,接着,在但泽对斯坦尼斯瓦夫一世包围攻打。斯坦尼斯瓦夫一世和他的党羽,包括大主教,法国和瑞典的外交使节,在但泽,依仗壕沟长期坚守,并在那里等待法国所允诺的救援。
攻城战开始于1734年10月。至1735年5月,斯坦尼斯瓦夫一世盼望已久的法国船队终于抵达,共有二千四百法国援兵登陆。一周后,这支小型军队尝试进攻俄军,以卵击石,最终不得不投降。6月30日,被俄军围困135天后,但泽无条件投降。
在但泽陷落前两天,斯坦尼斯瓦夫一世伪装成农民逃出城去。他在普鲁士王国的柯尼斯堡重新出现,在那里,他发表了以他的名义建立联合会的宣言,并派波兰特使到巴黎去,敦促法国派四万大军入侵萨克森。当然,结局显而易见,法军到达不了那么远的地方。
1736年1月26日,斯坦尼斯瓦夫又一次退位,波兰王位继承战争结束,女婿路易十五还是为他做了努力,他被封为洛林公爵,而原先的洛林公爵则得到了绝后的托斯卡纳大公国作为补偿。而这意味着,在斯塔尼斯瓦夫一世之后,洛林公国将被女婿路易十五的法国吞并。1738年,斯塔尼斯瓦夫一世在洛林的吕内维尔定居,在那里成立斯坦尼斯瓦夫学会,他的晚年为科学和慈善献身,学会最有名,具有争议的是卢梭。
1738年,斯坦尼斯瓦夫一世统治管理洛林公国和巴尔公国两块领地,在二十几年的统治任内,他为政贤明、体恤百姓,因此得到了“善人”的称号。他在1766年于吕内维尔去世,终年88岁。
已故波兰国王奥古斯特二世,得号“强力王”,不仅是说他力大,而且还是指他不遗余力追逐女色,他情妇无数,为他生下三百八十二个私生子女,其中,法国名将、萨克森伯爵莫里斯,是著名人物。他有妻子一名,是来自勃兰登堡-拜罗伊特公国的克里斯蒂娜,生下合法儿子一个,即奥古斯特三世,就才能来说,莫里斯高于奥古斯特三世。
赫尔曼·莫里斯·萨克斯,一代名将,1696到1750,活了五十四岁,是强力王奥古斯特二世和情妇奥露拉·柯尼希斯的私生子。
1711年,强力王奥古斯特二世正式承认了他,封为伯爵。随后,他参加萨克森军队,于1712年参加了加德布施战役。
不过,这是强力王唯一一次照顾他,此后,继续撒手不管,他继续流浪,好在,他顶着强力王私生子的名号,到哪里,诸侯都给几分面子,他都能混口饭吃。
莫里斯长大成人后,与父王很像,也是力大到可以徒手断铁,即使在他生命的最后,他的精力和耐力也没有受到疾病的影响。
1717年,莫里斯再次参加帝国军队,为皇帝卡尔六世效力,对奥斯曼帝国作战,战争结束后,不少军人复员,帝国军队未继续给他安排职务,百无聊赖之下,他前往巴黎学习数学,这是他人生的重要转折点。
1719年,因为法军的招募,他参加了法军,在法军中的德意志雇佣兵部队服役,任上校团长,在改革训练方面,卓有成效。
之后一段时间,他曾到波罗地海沿海的库尔兰公国任公爵,库尔兰位于今拉脱维亚西部,但他无法抵挡俄国的威胁,最终回到法国。
莫里斯再次参加法军,波兰王位继承战争爆发时,萨克森在法军名将、贝里克公爵詹穆斯元帅手下服役,在作战中表现出色,升级为中将。
在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中,法国对抗奥地利,莫里斯于1741年指挥了法军的一个步兵师,被派往奥地利作战,于1741年11月19日,夜袭布拉格,一举占领,一夜之间,他在欧洲名声大噪。
1743年3月,莫里斯·萨克斯,以战功晋升法国元帅,他以五六万人的部队,来防御两倍规模的敌军。从此,他成为了那个时代的名将。
1744年,萨克斯受委派,率法军一万人,护送英国王子詹穆斯·弗朗西斯·爱德华·斯图亚特,入侵英国,詹穆斯是英王詹穆斯二世的合法儿子,而法军名将贝里克元帅詹穆斯则是詹穆斯二世的私生子。
在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中,1745年,萨克斯调任驻尼德兰的法军总司令,抗击英、奥、荷联军的大举进攻。他在丰特努瓦战役中,重创联军,继而挥军追击,多次获胜。次年,攻克布鲁塞尔和安特卫普,随后攻入荷兰。1748年,攻占马斯特里赫特,晋升法国大元帅。虽然这次战争中法国输了,但萨克斯伯爵却是各方公认的最能干的将领。
奥地利王位战争结束后,萨克斯退休,于1750年7月去世。萨克斯在训练和保持军事骨干方面,为法军留下了宝贵的业绩,提出了改革的思想。他认为征兵制优于募兵制,强调精神因素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他重视火炮、工事和刺刀在战斗中的作用,其军事理论观点集中反映在其名著《我的沉思》与《书信与回忆录》中。其军事理论对拿破仑影响极大。
萨克斯的兄弟,新任波兰国王奥古斯特三世,他是:萨克森选侯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二世,1733到1763,在位三十年,波兰国王、立陶宛大公奥古斯特三世,1734到1763年,他是最后一位立陶宛大公。
其父去世后,他先后继位萨克森选侯,当选波兰国王,在俄罗斯和奥地利的支持下,发动了波兰王位继承战争(1733年-1738年)。
波兰新任国王奥古斯特三世喜欢打猎,歌剧和集邮,在他三十年的统治期间,他在波兰只住了不到三年,这对波兰来说是致命的,波兰贵族各大家族,如:恰尔托雷斯基家族、波托茨基家族,在冲突中,以自由否决权,使得众议院瘫痪,导致波兰国内局面进一步混乱,极大地削弱了波兰立陶宛联邦的国力。奥古斯特三世放任不管,不做任何努力。
在奥古斯特三世统治的三十年里,波兰经历了七年战争(1756年到1763年),邻国普鲁士,奥地利和俄罗斯,提出了瓜分波兰的计划。
1763年,奥古斯特三世去世,他的长子,弗里德里希·克里斯提安,继位萨克森选侯,但落选波兰国王。新任波兰国王出自波兰贵族大家族波尼亚托夫斯基家族,是为斯坦尼斯瓦夫·奥古斯特·波尼亚托夫斯基,即斯塔尼斯瓦夫二世,他于1764年9月7日,在恰尔托雷斯基家族发动的获俄罗斯支持的政变成功后,当选波兰立陶宛联邦国王。
关于奥古斯特三世的婚姻,他于1719年,在萨克森选侯国首都德累斯顿,与皇帝约瑟夫一世的女儿玛丽亚·约瑟法结婚,两人共有6子7女:
法兰兹·萨维尔(1730年—1806年),1763年至1768年担任萨克森摄政
玛丽亚·约瑟法(1731年—1767年),法国太子妃,路易十六、路易十八和查理十世的母亲
阿尔布雷希特·卡希米尔(1738年—1822年),泰申公爵、奥属尼德兰总督
玛丽亚·库妮根德(1740年11月10日—1826年4月8日),埃森修道院与托伦修道院女院长
中文翻译:奥古斯特三世,受上帝恩典的波兰国王,立陶宛大公,鲁塞尼亚(即加利西亚)公爵,普鲁士公爵,马佐夫舍公爵,萨莫吉提亚公爵,基辅公爵,斡里尼亚公爵,波多利亚公爵,帕德拉齐亚公爵,利斡尼亚公爵,斯摩棱斯克公爵,瑟斡尼亚公爵,切尔尼戈夫公爵,萨克森选侯等等。
奥古斯特三世去世后,其子弗里德里希·克里斯提安,继位萨克森选侯;再后,其孙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继位萨克森选侯,在拿破仑战争期间,投靠拿破仑皇帝,萨克森升级为王国,他是首任萨科森国王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一世。
波兰末代国王斯坦尼斯瓦夫·奥古斯特·波尼亚托夫斯基,亦即斯坦尼斯瓦夫二世,,1732到1798,活了六十七岁,波兰联邦国王,1764到1795,在位三十余年。他是克拉科夫城主斯坦尼斯瓦夫·波尼亚托夫斯基和康斯坦西雅·尼·加托里斯卡的儿子。
蒙上帝的恩典和人民的意愿,为波兰国王、鲁塞尼亚公爵、普鲁士公爵、马佐夫舍公爵、萨莫吉希亚公爵、基辅公爵、沃斡尼亚公爵、波多里亚公爵、波德拉齐亚公爵、立斡尼亚公爵、斯摩棱斯克公爵、切尔尼戈夫公爵。
波尼亚托夫斯基于1732年,生于属于波兰的白俄罗斯。在1752年,20岁的波尼亚托夫斯基当选众议院议员。这时,波尼亚托夫斯基已通过演讲引起了别人的注意。
但是他仍欠缺让他的家族和波兰权贵搭上线年,他终于和恰尔托雷斯基家族搭上了关系。同年,波尼亚托夫斯基进入了俄罗斯宫廷,担任萨克森大使。
在26岁时,斯坦尼斯瓦夫凭借英俊的外貌,成功地吸引了已婚的叶卡捷琳娜二世,后者登基成为俄罗斯女皇。斯塔尼斯瓦夫成为叶卡捷琳娜的情人。
当波兰国王奥古斯特三世于1763年10月去世之后,波兰立陶宛联邦开始了选举国王的谈判。1764年9月7日,国王选举大会召开,在强大的俄罗斯支持下,雄心勃勃的,32岁的波尼亚托夫斯基,当选波兰立陶宛联邦国王,而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大王也支持这项选举,以换取俄国女皇的外交援助。
新国王在恰尔托雷斯基家族的支持下登基,同时压下对立派的波托茨基家族的反对意见。
作为国王,斯坦尼斯瓦夫二世同意俄罗斯军队在1768年至1772年间对巴尔联盟的。在1770年,狂热天主教的巴尔联盟委员会,宣布推翻斯坦尼斯瓦夫二世。1771年,斯坦尼斯瓦夫二世在被联盟成员绑架,遭到关押并带到华沙外。俄、普、奥三国出兵,以保护各所属教派的名义,于1772年,趁机第一次瓜分波兰。
约在1789年,斯坦尼斯瓦夫二世与情妇伊尔兹别塔·希德罗斯瓦卡(1748年-1810年)秘密地完成贵庶通婚,但是他对外宣称自己终生未婚,因此没有合法子嗣。伊尔兹别塔,与国王育有两个儿子,都是在两人结婚前外遇所生。
趁着1788年后俄国忙着与瑞典和土耳其大战的绝佳良机,无外力干涉的波兰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1791年5月3日,共同撰写宪法,过程中获得恰尔托雷斯基家族与波托茨基家族主支的支持,两大家族的要员难得放下长年的斗争,携手合作。
但是,一切都为时已晚,波兰已经病入膏肓。不久,不少波兰贵族成立反动的塔戈维查联盟,由波托茨基家族支系的斯坦尼斯瓦夫倡导组成,要求推翻《五三宪法》,恢复自由否决制,并国王与恰尔托雷斯基家族的集权政策。该联盟主动向俄国求援,请求派遣俄军来摧毁宪法,这对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来说正中下怀,1792年,第六次俄土战争一结束,俄军立刻进攻波兰,并要求废除宪法,爆发1792年波俄战争。
本来和波兰缔结同盟的普鲁士,却在此时背叛了盟友,放弃协防波兰的承诺。塔戈维查联盟,追随俄军,兵不血刃地进入华沙,波俄战争结束。
波俄战争结束后,俄罗斯和普鲁士,于1793年第二次瓜分波兰。原本俄国向斯坦尼斯瓦夫二世承诺:只要废除《五三宪法》,俄军必会保障波兰的国土安全。现在俄国背信毁约地再次瓜分,国王与塔戈维查联盟,除了呼喊受骗上当,无力改变任何结果。
1795年,俄普奥三强,第三次瓜分波兰,波兰亡国。斯坦尼斯瓦夫二世被迫于1795年11月25日退位,去了圣彼得堡。在那里,他靠他的老情人叶卡捷琳娜二世提供的养老金度日,叶卡捷琳娜二世于1796年故去,斯塔尼斯瓦夫二世,债台高筑,寂寞去世。
斯坦尼斯瓦夫二世是有争议的人物,自由派、爱国党指他软弱,顺从俄国并最终叛国;保守派贵族指责他废除了贵族的自由,希望天主教会垮台。
不过,他使文化和教育领域前进了一大步。他建立了支瓦利大学,以及国民教育委员会,这是世界上首个教育委员会。在1765年,他帮忙开办了监督报和波兰国家大剧院。他主持了著名的波兰“星期四晚餐”,这是波兰首都最辉煌的政府职能,它支持建立制造业,开发矿产。他还改造了华沙王家城堡,建立优雅的王家浴池公园,这是华沙最浪漫的公园。他还建立了画廊和雕刻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